::|
 各期目錄
97期  第70頁  主題 : 編輯推薦主題路線15

壺穴石井~同心瀑布

文╱攝影 黃柏勳
圖片 說明:昔日同心瀑布可下降至溪底  點下新開視窗顯示放大圖片
昔日同心瀑布可下降至溪底
【精采片段】
歷經千萬年鑽磨沖蝕,湍流挾帶砂礫穿鑿,溪流兩側或河床底部形成與地面垂直或躺平的壺穴地形,是大自然的洞洞裝!
【內容摘要】
<洞洞圖騰之一>
台灣西部溪流河床常見壺穴交錯,是澗谷裡最獨特的地景,素有石井、石面桶之稱。壺穴係湍流中挾帶砂礫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圓弧形穴洞;因急湍遇凹凸不平岩床,常伴生渦流,夾帶礫石便隨著旋轉渦流鑽挖河床,形成壺穴。
事實上壺穴成因多元,包括雨量、流速、坡度、岩質節理、回春作用等多重因素,復經千萬年時空反覆沖蝕,始造就今日多樣的壺穴面貌。
高地壺穴多發育於阿里山西側溪流河域;而基隆河則擁有全台最密集低海拔壺穴群,且發育成熟完整,擁有單一壺穴,以及彼此緊密聯結似蜂巢狀壺穴、槽形壺穴和島狀壺穴地貌,堪稱壺穴之河,係最精彩的國寶級地質地形教室;尤以大華和暖暖一帶河段壺穴群最富盛名。
<行程攻略:在雨季發現珍珠>
同心瀑布位於內湖溪匯流處,屬獨特的懸谷瀑布,高約30公尺,豐沛溪泉自夾峙的V形岩帽沖激而下,將瀑底岩盤侵蝕成狀似心形潭窟,因而得名;此巨大潭坑,水深高達9公尺,十分罕見;昔日迴繞崖壁小徑,可下降谷底欣賞雄偉飛瀑,以及心形深潭奇景;可惜步道屢受颱風豪雨肆虐,路段再度坍毀,亟待規劃重建。
內湖溪蜿蜒於海拔近九百公尺山地,地質年代距今數百萬年,岩面遍佈風情獨具的高地壺穴,尤其同心瀑布上游連珠池,發育於傾斜厚實的大窩砂岩;原本似波浪狀起伏岩層,因壺穴發育,讓岩面侵蝕出大小不一凹穴,每逢雨季,凹地聚水相連,遠觀如串串閃亮珍珠,因而得名;惟當地旱澇分明,這水位變化,導致壺穴發育遲緩,多呈淺盤狀外觀,且形態單純,成為高地壺穴主要特徵,在地形學上具有獨特意義。
同心瀑布頂端,仍存在高6公尺的內湖瀑布,佇立吊橋即可俯瞰幽峽美瀑全景;仔細觀察,可發現緊鄰河岸,矗立數道圓弧形凹壁,及長軸平行於河流方向的橢圓形壺穴;係湍急河水漫越河床左右快速擺盪,增強河流側蝕能力造成,這些壺穴規模不小,少數較深且擁有陡立穴壁,成為值得推薦的高地壺穴鮮活教材。
◎交通資訊:自國道3號下竹山交流道轉省道3號,接縣道149往草嶺方向,經桶頭、內寮接縣道149乙至內湖下車,再徒步前往連珠池、內湖瀑布。